为深化专业认知实习实效,6月19日,经济学院创新推出“银行日”主题活动,紧密衔接两大环节:先邀请武汉农村商业银行入校举办职业发展规划讲座,随后组织学生赴中国农业银行常青支行实地参访。理论指引与实地观察,显著提升了认知实习的深度与针对性。
活动伊始,武汉农商行人力资源部张经理作《大学生职业规划——银行业的潜力与发展机遇》专题讲座。张经理深入剖析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普惠金融深化等核心趋势,并基于该行服务地方特色,清晰勾勒银行人才核心能力模型:扎实专业、科技应用、卓越服务与持续学习。她特别强调:“有效的认知实习始于清晰的行业框架与能力坐标。带着这份‘认知地图’走进实践,观察才更有方向,思考才更聚焦。”讲座为后续参访及认知实习提供了宝贵的理论导航和问题清单。
带着讲座收获的“思考框架”,学子们旋即走进中国农业银行常青支行。在精心安排的参访中,智能化服务的高效运转、后台流程的严谨规范、普惠或财富管理等核心业务的生动演示,将前期讲座的理论具象化。支行负责人结合场景,直观展现了数字化转型落地、风险管理实操及“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真谛。这种“理论输入后”的靶向观察,极大提升了认知效率。“讲座刚强调人工智能的发展和沟通能力,现在就在农行现场看到了它们的实际应用场景,理解瞬间深刻了!”参访学生柯诗淇感慨道。
交流环节,学生们热情结合讲座的“规划图”与参访的“实景图”,就科技差异、基层人才需求、知识转化等议题,与双方专家及学院老师展开深度探讨。即时性的“复盘”与“碰撞”,正是认知实习追求的核心效果——促成感性认识与理性思考的有机融合。
经济学院教授邢慧茹总结道:“本次‘讲座先行+参访印证’的紧凑设计,是学院创新专业认知实习模式的成功实践。其核心价值在于构建了‘理论输入 -> 问题导向 -> 实地印证 -> 反思提升’的认知闭环。武汉农商行的讲座是专业‘导航仪’,常青农行的参访是鲜活‘验证场’。这确保了学生带着‘明白’去看,带着‘思考’去学,最大化提升了认知实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为后续深入实习奠定坚实基础。学院将持续深化此类高质量前置活动。”
本次“银行日”活动,通过精心设计的时序与内容联动,不仅立体呈现了银行生态,更显著赋能了专业认知实习的内涵与效能,为经院学子后续实践注入清晰动能,标志着我院专业认知实习、实践育人探索迈出新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