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为期两个月的农业文献数字化实训课程在经济学院数字经济实验室圆满落下帷幕。作为数字经济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重要创新模块,本次实训面向2023级数字经济专业学生,通过系统性项目实战,实现了从理论到应用、从技术到管理的全流程能力淬炼。

课程以“构建可检索、可共享、可长期保存的数字知识资产”为目标,依托高精度扫描设备与专业软件平台。在为期八周的实践中,学生团队分别完成了多本农业专题著作的数字化转化,生成了包括存档级TIFF图像、可检索PDF/A文件、标准化元数据包在内的完整数字资源体系,并自主开发了具备多维度检索功能的“农业文献数字化平台”,实现了理论教学与项目实操的深度融合。

“通过亲手操作扫描仪校正色彩偏差,用专业软件处理书籍的污点,我们真正理解了数字资产建设的严谨性。”参与课程的数字经济2301班张恋琴同学分享道,“当看到自己处理的文献能在平台上被精准检索时,我深刻体会到数字经济不仅是技术革命,更是知识传承方式的革新。”这种将技术实践与学科内涵相融合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们在掌握数字化全流程技能的同时,深化了对数字赋能传统产业变革的认知。

本次实训不仅形成了可复制的标准化操作范本,还激发了同学们对课程优化的深入思考。学生们建议,未来可增设数据标注、知识图谱构建等前沿技术模块,并拓展与农业农村部门的实地合作。“期待在掌握核心技能的基础上,能更深入地参与农业数字化项目的全过程。”有同学表达了对课程发展的期待。这些建议为数字经济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宝贵参考。

未来,经济学院将持续深化“理论+实践”的融合培养模式,以此次实训课程的成功经验为基础,推进数字经济专业的实践教学改革,致力于培养既懂数字技术又精通经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为服务数字中国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